经典
努力是没有用的
为什么努力是没有用的?老师或父母老是说努力努力就会走到巅峰——才怪。如果这样,不是所有人都走上巅峰了吗?没有人开始不努力,为什么后来不努力,因为努力没有效果。人生不是走斜坡,你持续走就可以走到巅峰;人生像走阶梯,每一阶有每一阶的难点,学物理有物理的难点,学漫画有漫画的难点,你没有克服难点,再怎么努力都是原地跳。所以当你克服难点,你跳上去就不会下来了。就像你学会语文,即使你十年不讲,碰到状况就会讲;就像学脚踏车,十年没骑,碰到脚踏车一上去就可以上手一样。
当然不是说不去努力,努力只比不努力好一点而已,是要会思考。我的结论就是人生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找寻你最拿手、最喜欢的事物,把它做到极致,无论做什么,没有不成功的。你做迷魂汤、做水晶包或做漫画家、工程师,都一样。
成功的人生是台阶式向上,而不是一条水平线。努力只是说明你拼命在走,跟你能不能向上走,关系不大。那些努力却没有结果的人,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一直走在平面上,没有走到更高的台阶。
也就是说,垂直方向的努力更有意义,水平方向的努力意义不大。你把同一件事情勤奋地做上十遍,还是只会做这一件事;你做完这件事后,再去挑战更难的事情,就有机会学会做两件事
只有通过解决更多的问题,人生才能摆脱水平运动,进入上升运动。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天赋和兴趣的问题,如果找到属于你的领域,不用特别努力就能上台阶;如果找不对领域,再努力也只能做水平运动。
顺序的大脑
我非常确定大多数人都听到过别人自称“能一心多用”。人们试图让自己成为多任务执行者的努力有各种方式,包括从搞笑(比如小孩玩的拍脑袋然后揉肚子这样声东击西的游戏招数)到日常生活(边走路边嚼口香糖),再到十分危险的行为(边开车边发短信)。
但是,我们真的能一心多用吗?我们真的能同时执行两个有意识的、故意的动作,并对二者进行思考或推理吗?我们最高级的大脑功能是以并行多线程的形式运行的吗?
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很可能并不是这样。
看起来我们的大脑并不是以这样的方式构建起来的。很多人(特别是 A 型人)可能不愿意承认,但我们更多是单任务执行者。实际上,在任何特定的时刻,我们只能思考一件事情。我这里所说的并不是所有我们不自觉、无意识地自动完成的脑功能,比如心跳、呼吸和眨眼等。对维持生命来说,这些是至关重要的,但我们并不需要有意识地分配脑力来执行这些任务。谢天谢地,当我们忙于在 3 分钟内第 15 次查看社交网络更新时,我们的大脑在后台(多线程!)执行了所有这些重要任务。
我们在讨论的是此时处于意识前端的那些任务。对我来说,此时此刻的任务就是编写本书。就在此刻,我还在执行任何其他更高级的脑功能吗?不,并没有。我很容易分心,并且频繁地分心——写前面几段的时候就分心了几十次!
我们在假装并行执行多个任务时,实际上极有可能是在进行快速的上下文切换,比如与朋友或家人电话聊天的同时还试图打字。换句话说,我们是在两个或更多任务之间快速连续地来回切换,同时处理每个任务的微小片段。我们切换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对外界来说,我们就像是在并行地执行所有任务。
这听起来是不是和异步事件并发机制(比如 JavaScript 中的形式)很相似呢?!如果你还没意识到的话,就回头把第 1 章再读一遍吧!
实际上,把广博复杂的神经学简化(即误用)为一种这里我足以讨论的形式就是,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有点类似于事件循环队列。
如果把我打出来的每个字母(或单词)看作一个异步事件,那么在这一句中我的大脑就有几十次机会被其他某个事件打断,比如因为我的感官甚至随机思绪。
我不会在每次可能被打断的时候都转而投入到其他“进程”中(这值得庆幸,否则我根本没法写完本书!)。但是,中断的发生经常频繁到让我觉得我的大脑几乎是不停地切换到不同的上下文(即“进程”)中。很可能 JavaScript 引擎也是这种感觉。